有时由于模具制造的缺陷,注塑件在圆柱(司筒)位置外表面的缩凹无论如何调机都难以解决。就算免强解决,注塑件也已是全身批锋。
造成司筒位缩凹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
1、司筒针太短或太细,使得注塑件在司筒根部位置的胶件太厚(比如大于4毫米,而注塑件其他位置的壁厚只有2毫米),缩水问题就难免了,而且越厚越难解决,甚至无法通过调机来解决。生产中出现的多数是这样的情况。
2、司筒针太长,使得注塑件于司筒针端头处的壁厚太簿(比如小于0.3mm),造成胶件此处的热强度非常低。注塑件出模时,司筒针往外抽,司筒孔内部就形成了真空,外面的大气压力就会将注塑件表面压凹,形同缩凹。
因此在解决这样的缩凹问题前 ,应先将注塑件切开观察,发现注塑件该位置太厚,一般不要厚过注塑件的壁厚,就要加长司筒针,直到缩凹OK ;若是发现缩凹位置太薄(通常不要小于0.5毫米),可用打磨机将司筒针磨短,缩凹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。
另外,在司筒上喷点脱模剂,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,加强缩凹的改善效果。因为脱模剂可以使司筒针令却,增强了该位置的冷却效果,从而减轻缩水程度,同时还可以防止司筒顶出时形成真空,因为脱模剂多少会产生一点气体
版权与免责声明:
1、凡注明 “来源:塑库网” 的作品,如需转载或摘取,请在文章开头或结尾位置注明:内容来源于【塑库网】小程序。
2、凡注明 “来源:XXX(非塑库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公开渠道,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行业信息,不涉及任何商业目的和行为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。
3、本文所转载/摘取的视频、图片、文字版权均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涉及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